【精华】中班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名称:小野猪和它的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野猪妈妈于宝宝的深厚感情。
2、体验爱和被爱的幸福感。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1、回忆已有的经验。
你生病时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
你有没有照顾过吗吗?为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介绍故事名字并讲述故事。
结合图片,提问:小野猪生了什么病?怎样才能治好?
妈妈为了给小野猪治病,吃了哪些苦?
妈妈为什么会生病?小野猪照顾妈妈了吗?为什么?
3、感受故事中的浓浓爱意
从哪些地方看出妈妈是多么爱小野猪?小野猪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
故事:小野猪和它的妈妈
小野猪身上长满了疮。“哟,臭啊!臭啊!”小伙伴们躲得远远的,那不跟它玩了。
野猪妈妈急坏了,忙去找医生,河马大夫说:“翻过三座大山,有一眼神奇的泉水,你带小野猪去洗洗吧,一天洗一次,一定要洗三个十天。
野猪妈妈带着小野猪出发了,山路又陡又难走,只一会儿,小野猪就“哼哼唧唧”走不动了。怎么办呢》河马大夫说小野猪的疮是会传染的,野猪妈妈还是让小野猪趴在它的背上,背着走。
太阳照在山路上,小野猪出汗了,小野猪的汗水和脓水“滴滴答答”流在野猪妈妈身上;野猪妈妈的汗水出得更多,“滴滴答答”流在山路上,一直走到太阳躲到树梢头,它们才看见那眼神奇的泉水。
泉水很细,“丁丁冬冬”流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潭。野猪妈妈把小野猪放在泉水里,轻轻洗它身上的疮。泉水清凉凉,小野猪舒服极力量,一会就“呼噜呼噜”睡着了。野猪妈妈出了一身汗,小野猪的脓水又流在它身上,浑身难受极了,也很想在泉水里洗一洗,可是水潭很小,每次只能洗一个。野猪妈妈看见小野猪甜甜地打起呼噜,实在不忍心叫醒它。
太阳快要落山了,野猪妈妈背起干干净净的小野猪回家去。“呀,妈妈身上真臭!”小野猪捂着鼻子说,野猪妈妈就在路边摘了朵香花让小野猪,又在自己背上遮了几片大叶子。小野猪闻不到妈妈身上的气味了,“啦啦啦”唱起了歌。野猪妈妈吃力地走在山路上,心里高兴极了。
一天又一天,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烈日高照,野猪妈妈都“吭哧吭哧”的背着小野猪翻山越岭去洗神奇的泉水。小野猪的疮全好了,白白胖胖,干干净净。可野猪妈妈却累病了。小野猪的疮也传染给了妈妈。小野猪渐渐发现妈妈又瘦又老,背弯了,身上布满了生过疮的一个个疤痕。小野猪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呜……”哭了起来。
小野猪扶着妈妈去洗神奇的泉水,它把妈妈手中的拐棍扔得远远的。“妈妈,从明天起,让我当你的拐棍吧。”
“可是,妈妈身上臭呀,还要走很远很远的路。”
“不嘛,不嘛,就要陪妈妈,我要天天陪妈妈。”
小野猪搀着妈妈,一步一步稳稳的走在山路上。林字里静悄悄的,银色的月光洒在山路上,洒在小野猪和它妈妈的身上。
活动反思:
故事《小野猪和它的妈妈》正是在这样的主题氛围中,引导幼儿在被爱和关爱亲人两个方面去强化这种情感体验。在刚开始引题提问:“你有没有照顾过妈妈?是怎样照顾的?”时,幼儿的回答声就比不上前一个问题“你生病时,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响亮、热烈。幼儿自己生病时,倍受大人的细心照顾,也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举出了好多例子。而轮到“自己照顾妈妈”时,他们由于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回答比较枯燥。于是我利用图片,有声有色地讲述了故事内容,然后又继续提问,这次幼儿受到了故事的启发,发言就非常积极热烈,也像在表决心似的:“妈妈咳嗽,我会给妈妈敲敲背!”“我要给妈妈倒水喝,多喝水病好得快。”“我给妈妈买好吃的东西!”“我扶着妈妈去医院看病。”“我……”浓厚的课堂气氛,让我暗暗欣慰,今天的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并让幼儿充分体验了爱和被爱的幸福感。
一、 设计意图:
晚饭前,幼儿园食堂的师傅做了一些面包,张老师拿了几个来班里,面包的香味儿弥漫了整个活动室,孩子们纷纷说:“好香啊!”老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说:“你们喜欢吃面包吗?”孩子们都说:“喜欢。”老师又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做面包?”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大家一起决定,第二天大家自己来做面包。
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制作面包所需的材料与工具。
2. 了解面包的制作过程。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习制作形状各异的面包。
三、活动准备:
1. 活动室内张贴各式面包的图片。
2. 干面粉、鸡蛋、白砂糖、干酵母、烤盘、小面板。
3. 提前发好的面团。
4. 各式面包的小贴画。
四、活动过程:
(一)了解面包的种类:
引导幼儿观察室内张贴的各种各样的面包图片,幼儿讲述自己吃过的面包都是什么样的,和图片上的面包一样不一样。使幼儿说出面包的种类。
(二)让幼儿认识制作面包所需的材料与工具:
向幼儿介绍制作面包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及各种材料的作用。
(三)制作面包:
老师示范揉面团的方法,把面团发给
幼儿,幼儿自己制作,喜欢什么样的面包就做成什么样的。
(四)烤面包:
带幼儿到伙房,让幼儿观察烤箱及将面包放入烤箱的过程。
(五)品尝面包:
幼儿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面包,体验劳动的快乐。
(六)分享劳动成果:
请幼儿把自己制作的面包带回家,给家人品尝,和家人分享自己快乐,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五、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所以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今天我班来了三十名幼儿,
幼儿共做出了十种不同样式的面包:圆形的,长条形的,飞船形的,蛇形的,半圆形的,正方形的,喇叭形的,耳朵形的,骨头形的等,幼儿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探索和操作当中。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因多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让幼儿亲自参与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来感受空气的存在。
2.在与空气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吹气玩具若干。
2.遮眼布或眼罩。
活动过程:
一、谁在亲我。
----教师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朋友亲亲脸",边带领幼儿拍手四处走动。当念完儿歌时,两个朋友立即脸碰脸,亲亲对方。教师也加入其中,与幼儿相互亲亲脸。
----有位客人,他也想亲亲小朋友。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迅速地拿出大型吹气玩具,打开气孔,快速对着每个幼儿的脸吹气。
----请幼儿说说脸上的感觉,猜猜是谁在亲自己的小脸蛋。
----原来是动物玩具在亲你们的`脸。它是用什么亲的?(空气)
二、亲亲小脸蛋。
----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超自己脸上放一点气,亲亲自己的小脸蛋,感知空气的存在。
----幼儿结伴,用吹气玩具互相亲亲对方的脸。
----除了亲亲脸,还可以亲亲哪里?
----幼儿边念儿歌《亲亲小脸蛋》:亲亲小眼睛,眼睛眨一眨;亲亲小嘴巴,嘴巴撅一撅;亲亲小鼻子,鼻子耸一耸。边做相应的动作。
三、谁在吹气。
----请一组幼儿演示游戏的方法:一幼儿蒙上眼睛,坐在中间,其他幼儿围在四周,分别拿着吹气玩具,朝蒙眼者某个部位放气,然后请蒙眼者说说哪里有气,有几个人朝他放气。
----幼儿5-6人结伴,分组进行游戏,感受与空气亲密接触、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泡茶,激发幼儿对花茶的兴趣,知道花也能泡茶。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各种花茶的名称。
3、感受粗浅的茶文化,尝试以茶代客。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花茶若干,一次性透明杯若干,小勺若干,开水壶(茶桶)六只,各种花的字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语言导入
玩了“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累吗?(累)现在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休息、喝水)对啊!我也累了,看看,这里有水吗?(有,幼儿桌子上的茶杯里有白开水)喝吧,喝吧!
2、情感深入
哈哈,我可是第一次和你们做游戏哦,来为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成功干杯(幼儿在位子上举杯)(让幼儿发现我的茶里有东西,而且是有颜色的)想知道为什么?好,可以!
二、体验理解
1、认识可以用来泡茶的花
那你们先来看看,我的茶杯里有什么?(幼儿观察后回答——花)真棒!
找找啊,花在哪儿啊?对。在你们的桌子上,认识吗?哦,不认识,那怎么办啊?(幼儿想办法认识)这样吧,我们请今天来的客人老师告诉我们,你拿好你想知道名字的花的名字卡,找客人老师问,它叫什么名字,喝了之后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知道后可要记住哦,把它告诉你周围的好朋友,这样不就都认识了吗?(幼儿开始行动,并要求幼儿认识后将字卡放回原处。)
2、了解粗浅的茶文化
来吧,把你认识的花名告诉大家吧!(要求说话完整)告诉你们哦,我们中国,是茶的故乡,就象常州是我们的故乡一样,所以呢,这个泡茶啊,可有讲究了,让我先来泡一杯茶吧!(
教师示范,并用语言讲解步骤)
3、尝试自己动手泡茶
幼儿自己泡茶,并说说自己泡的茶:什么名字?什么颜色?味道如何?
听清楚要求和值得注意的事项
茶叶不能放很多
水只能倒半杯
当心开水烫,注意次序
细心观察,相互交流
三、内化迁移
1、请朋友或客人喝茶,考虑一下该如何敬茶?为什么要用双手?表示什么?
2、创意泡茶:多种花放在一起,或者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想象一下可以放那些食物?(水果、冰糖、干果等)。
活动目标
1、知道路边上有许多数字,了解马路边数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2、初步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ppt—在图画里找数字。
2、ppt—找数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趣味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图一:树林
提问:小朋友,在这片树林里,你们能找到数字几?
(幼儿观察后找到树干上的“1”)
图二:小鸭游水
提问:小鸭子在池塘里快乐的游水,你能发现数字几?
(小鸭子像“2”)
图三:海鸥
提问:海鸥在大海上飞翔,在图画上你能看到数字几?
(海鸥像“3”)
教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数字宝宝。
二、展开
1、观察,发现路边的数字。
(1)幼儿交流
教师:我们发现路边上有许多数字宝宝,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你在哪里找到了数字宝宝,数字宝宝告诉我们什么?
了解行人过马路路灯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看照片--信箱(上的数字),提升经验。
教师:大家一看,我在哪里找到了什么数字?
了解信箱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马路边如果没有数字宝宝行吗,为什么?
请幼儿自由讨论,体验数字的重要性。
3、马路边的数字
教师:原来马路边的数字宝宝有这么多的本领。
它可以表示门牌号,信箱号,车站路牌,时间,商品的价格等等。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宝宝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方便,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一团糟,所以数字的作用很大。
4、游戏《找数字》
(1)趣味练习
每个格子里都摆了不同的鞋子,请你找出和鞋子相匹配的数字。
比如,一双鞋子对应数字1。
(2)今天马路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许多调皮的数字宝宝都躲起来了,这可怎么办呢?
马路上可不能没有数字宝宝呀,小朋友快来帮帮忙,一起帮忙把它们给找出来吧!
幼儿操作,将数字找出来。
教师:我们一看,现在房子上,商店门口都有数字宝宝了。
小朋友们本领真大,帮数字宝宝都找到了家。它们又带了方便。
活动目标
1、让儿童通过看图、讨论、理解春的内容。
2、能用语言、绘画抒发情感。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抒发对春的情感、提高语言能力与绘画能力
难点:能用绘画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挂图、大字卡
2、幼儿用书、录音带
3、相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活动过程
活动(一)春天走来了
①出示大挂图,请幼儿看图说话;
老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见了什么?”
小朋友:“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小朋友”
老师:“柳树到了春天有什么变化?什么颜色?小鸟在干什么?春风吹过来,柳条怎样回荡?什么花儿开了?小朋友在做什么?”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其它事物的变化,并逐句引出儿歌
老师:“小朋友说得对,你们看柳条发出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来回的荡漾,小鸟高高兴兴地唱起了歌,桃花也开满了枝头,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
②播放录音,老师带领幼儿欣赏、朗读儿歌
活动(二)字宝宝乐园
① 请幼儿打开书,边听录音边用手指划读
② 玩字宝宝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老师:“咦?怎么儿歌中有的字宝宝不见了呢?原来字宝宝要与我们玩游戏呢。”请幼儿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字宝宝××就回来;哈哈,××回来了!”
活动(三)绘画
①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②讨论春天的美景,启发幼儿扩展思路,并用画笔画出更多春天的景象、春天的颜色。
③ 指导幼儿初步构图,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的简单画法等。
活动延伸:
① 请家长周末带幼儿春游,发现更多春天的秘密。
② 老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增添有关春天的图片。
③ 带领幼儿播种各种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
活动目标
1、通过纸箱的各种玩法,锻炼孩子爬、跑、钻的能力。
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创造能力,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
活动准备 在C区地垫上放有大小纸箱若干个。纸箱上都挖好了洞,让幼儿把手伸出来。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模仿机器人做准备活动。
二、纸箱游戏:百变纸箱。
地垫上放了很多纸箱,教师告诉小朋友今天用纸箱来做游戏。
玩法一:我是机器人。
出示纸箱,请幼儿套上纸箱模仿机器人走路。小纸箱一个人玩,大纸箱可以几个人玩,小朋友自由选择伙伴玩。
玩法二:穿山洞。
请小朋友将纸箱一个一个连起来,象一列火车,然后请幼儿一个一个从纸箱的一头爬向另一头。
玩法三:开小车比赛。
将小朋友分成两组,小朋友站在纸箱里,用双手拿起纸箱跑向终点,先到为胜。
结束活动
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小脚的特点和功能,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小脚。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小脚丫乐园(有沙子、地砖、鹅卵石、海绵);2、小组操作材料:毛巾、肥皂、钉子、火、笑娃、哭娃等等五套3、律动磁带:《大鞋和小鞋》
活动过程:
一、脚步律动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用小脚来跳个舞,好吗?
二、赤足坐在地毯上,认识双脚的结构。
1、脱袜子(儿歌)。
2、初步认识脚趾、脚背、脚心。
5、小脚为什么会有臭味?怎样让我们的小脚变得香香的呢?
三、通过体验和感受,引导幼儿认识脚的功能。
1、小脚有什么本领呢?请幼儿去小脚丫乐园走一走、踩一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2、幼儿赤脚体验踩在沙地、海绵、鹅卵石、地砖上的感觉。
3、活动后谈话小结:我们的小脚真有用,除了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还能感觉冷、暖、硬、软、光滑和粗糙等。
四、通过小组操作,引导幼儿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脚。
1、(出示笑的小脚和哭的小脚图片)小脚为什么会笑?小脚碰到哪些东西会哭呢?哪些东西是小脚喜欢的?哪些东西是小脚不喜欢的?分别送到它们的身边。
2、幼儿小组合作操作送卡片。
3、和幼儿一起讲述。 4、引导幼儿讨论在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脚。
五、结束活动。
1、穿袜子(儿歌)2、摸过脚,脚上的细菌都到手上了,怎么办?我们一起去洗手吧!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印脚印。看看自己的小脚印和别人的小脚印有什么不一样,可以告诉老师和你的好朋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