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班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游戏:小动物爬呀爬
目标:
1、在爬的游戏中,能平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运动游戏的愉快。
玩法:
1、师生一起听音乐做律动,做好活动前的热身准备。
2、师生一起边说儿歌边玩"小猴爬山"的游戏,活动开手指和手腕。
十个小猴来爬山,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山顶上。(根据儿歌节奏,从脚开始,十指沿着身体爬到头顶。)
教师问:"摘什么?"幼儿答:"摘桃子。"十个小猴来摘桃,摘呀摘呀摘呀摘,摘了许多大桃子。(根据儿歌节奏,左右手轮流转动手腕)十个小猴滑下山,滑呀滑呀滑呀滑,滑倒山坡下。(从头开始,十指沿着身体爬到脚上)
3、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兴趣,"今天森林里会爬的小动物们要到游乐场去玩,谁愿意跟它们一起去呀?"教师以游戏口吻介绍游戏材料和注意事项。
4、鼓励幼儿自由探索爬的方法,并与同伴交流、分享,互相模仿等,并说说自己学的是哪种动物。
5、适时调整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再次尝试爬的活动。
小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画面主要内容。丰富词汇:这、您、吃。
2、懂得尊敬长辈,有好吃的东西要先想着长辈。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家一起吃》。
2、一盘水果,客厅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的家?他们在干什么?
2、讨论:猜一猜小红会怎样分苹果?
3、演示插入教具。
提问:小红先将苹果分给了谁?小红是怎么说的?奶奶是怎么说的?小红又将苹果分给了谁?小红是怎么说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说的?还剩一个小苹果给谁吃?
4、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5、情感启发:有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做?
6、情景表演《大家一起吃》。
小班教案 篇3设计意图:
幼儿具有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3--4岁幼儿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的意义的。"并提出建议:"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图画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贴近幼儿角度。其故事的线索清楚、明显,而且能有很大的余地让幼儿自由地发挥和展开想象的空间。针对培养小班幼儿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我选择了该绘本的部分,通过激发幼儿大胆想象,促进他们在语言的讲述、表达,观察画面和阅读理解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的线索,大胆想象、讲述故事情节。
2. 通过阅读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几种方法。
活动重难点:根据画面的线索,大胆想象、讲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PPT,多媒体设备,大小石头,稻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导入故事。
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聆听。师:"你们听到哪种动物色声音?"(鸡)
2.师:"对!是一只母鸡的声音,它的名字叫做萝丝,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二、通过阅读PPT,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线索,大胆想象、讲述故事情节;
1.播放PPT2,引导幼儿观察母鸡萝丝的散步路线,猜想萝丝会经过的地方。
2.教师小结,池塘、干草堆、蜜蜂房是三个重要的地方,因为在这三个地方,母鸡萝丝经历了危险。
3.播放PPT3-5,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图画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重点观察池塘周围前后发生的变化(青蛙、鸟、蝴蝶、睡眠、树叶、母鸡和狐狸)。
4.播放PPT6-7,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述画面上发生了什么,通过大小石头落在干草堆上的试验,让幼儿了解狐狸掉入干草堆的原因。
5.播放PPT8-9,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述画面上发生了什么,讨论狐狸倒霉的原因。
三、通过阅读共同讨论,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几种方法。
1.师:"狐狸为什么会那么倒霉呢?"
2.教师小结,第一是不看清楚路,很着急,没有注意安全,其次是没有动脑,不能去的地方也去。(池塘里会被淹死。稻草堆上会摔伤,装蜜蜂房会被蜜蜂这叮咬)
3.师:"如果你是母鸡萝丝,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自己?"
4.教师小结:"首先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家,警察局),其次请求帮助(拨打110),再次不独自出门。
活动反思: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另一个主人公——狐狸,却在母鸡的背后上演了一出滑稽可笑的“捉鸡”屡屡受挫的故事。
我设计的课案力求引导孩子在笑声中理解画面内容,能讲述出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并体会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大胆猜、细心看、清楚说、快乐演,从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孩子在本次活动中,能很好地完成目标,并大胆地自己创设情境,自己来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习动词。
小班教案 篇4活动意图:
小兔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现在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身边有许多大人围着转,倍受宠爱和溺爱,许多幼儿形成自私、霸道的不良性格,主动关心、帮助别人的意识更是淡薄。品德行为习惯却令人担忧。
活动目标:
了解兔子长相,喜欢吃什么,怎样走路。
活动准备:
几只小兔子、大积木、笼子等。
活动过程:
1、给小兔盖“房子”:教师带领幼儿用大积木为小兔盖“房子”。然后把小兔请进“新房子”里住。
2、观察小兔子:让幼儿在小兔“房子”周围观察,可以轻轻地抚摸小兔子,可以和它说说“悄悄话”,给兔子起名字。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尾巴、皮毛等特征。
3、你喜欢小兔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部位?
4、用菜叶、萝卜、瓜果皮等喂兔子,看看兔子最爱吃什么?< ……此处隐藏1516个字……以,其余不能走)
师:“那我们一起来把它布置好。”(师幼一起布置十字路口)
4、集体游戏:热闹的十字路口
幼儿与教师一起商量游戏的角色分配并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1、活动情况:
(1)制作的flash画面比较卡通化,在活动中较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通过观察画面找出十字路口所缺的东西时,大部分孩子都能说出来,并能对教师所提的拓展性的问题做近一步的讨论,反应了在主题进程中幼儿前期经验的累积和提升。
(2)针对小班幼儿的对同一事物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直觉行动思维占主导的情况,本次活动采用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首先通过观察与讨论,拓展幼儿的经验;再让幼儿亲自参与十字路口的布置,加深其对十字路口各种设施的认识。最后通过十字路口的游戏来了解一些过马路的规则。因此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2、不足与思考:
(1)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因此提出的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未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更好的提升,有些还是停留在原有水平。
(2)教师在活动中缺乏相应的教 育机智。使得幼儿上来扮演小小交通警和行人等角色时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表演显得僵硬、呆板。
(3)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
(4)最后的游戏虽然幼儿玩的很高兴,但教师忽略了小班幼儿还不善于合作和相互配合,因此游戏显得很混乱出现了你开你的车,我走我的路的现象,教师如何在游戏中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既能带领幼儿有序的进行游戏,又不会干预到孩子游戏的自主性
小班教案 篇8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够自己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初步认识自己怎样成长的.。
2、引导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性格,培养幼儿有有爱心、感恩的心理。
3、引导幼儿学习制作自己的个人档案,或者成长档案。
4、引导幼儿通过感恩母亲节,把个人档案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
二、活动准备
1、明信片一人一张
2、剪刀、硬卡纸、彩笔若干
3、幼儿成长照片,家人幸福的照片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明信片、卡片,引入今天手工制作活动的主题。
(1)小朋友们请看,这张卡片是什么样子的?
(2)根据卡片的外形形状、颜色等观察。
2、教师出示相关的个人档案明信片,引导幼儿观察。
(1)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明信片呢?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做自己的个人小档案吧!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并介绍个人档案,从照片到名字、年龄、性别,成长经历等,引导幼儿感受成长的自信。
3、教师根据母亲节到来之际,引导幼儿说出母亲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介绍自己的母亲或者家人,初步感受母亲的辛苦。
(1)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长大吗?生活中是谁在照顾我们?
(2)请你说说照顾你的人是谁?她每天都在做什么?
(3)妈妈每天都会给你们做好饭菜、照顾你们起床睡觉,还会给你们讲故事,那既然母亲节快到了,我们是不是要送妈妈节日礼物呢?
4、教师引导幼儿制作个人档案,个人档案就是成长档案,记录妈妈照顾我们、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感受感恩母亲节。
(1)幼儿在贺卡上自由作画,并引导幼儿自己粘贴自备的照片,在照片旁边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符号。
(2)请幼儿探讨自己的梦想,与小伙伴之间分享以后长大了想做什么?
(3)教师展示并点评幼儿的作品,给与幼儿建议和鼓励。
四、活动延伸
教师请幼儿把制作的个人档案收好,回家后给自己的妈妈。并祝自己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小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增进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
2、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同情心与爱心。
3、了解脚的外形特征、作用,进行保护脚的安全教育。
活动准备
1、小中大三幅脚丫图。
2、欢快的音乐两段。
3、脚丫宝宝一个。
4、彩珠若干,报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利用多媒体出示小中大三幅脚丫图。提问:请小朋友猜猜看这是谁的脚丫?
2、小脚做游戏
⑴动一动小脚。
录音机里传来一段轻快的音乐,我和孩子们一起随着音乐念着儿歌动起了小脚:双手撑住地,两腿放轻松;小脚腕儿,你在哪儿?
请你出来转一转;左三圈儿,点点头,右三圈儿,点点头,左摇右摇点点头;一前一后真有趣,前前后后点点头;脚趾娃娃快快来,一起和我跳跳舞,一二三四……八二三四。活动完了小脚,在老师的建议下,孩子们一起脱掉了袜子。
⑵数一数小脚。
孩子们把袜子脱掉以后,兴奋极了,一个个摸起了小脚。我便故意大声地边点脚丫边数数:“1、2、3、4、5,呀!我有五个脚趾。”孩子们被我这么一说也纷纷数起来。我便让他们互相数数,并提醒他们,要慢慢点、慢慢数,点一个脚趾数一个数,(因为小班孩子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还不太强)。
⑶挠一挠小脚。
“孩子们,我们刚才数小脚,知道了每只脚都有五个脚趾,现在我们来挠一挠自己的脚,再挠一挠旁边小朋友的脚,看看有什么感觉。”
⑷闻一闻小脚。
挠了大约三四分钟后,我稳定了孩子们的情绪,然后提议“孩子们我们来闻一闻小脚有什么味道”,再想一想“有的小朋友的脚为什么有味?用什么办法让我们的脚千干净净,舒舒服服”?(要天天认真洗脚,天天换袜子,还要换鞋子,这样我们的脚就不会有难闻的味道了)
3、了解小脚的特征
⑴提问:这里都有什么呀?(珠子、报纸)
①提出要求:用脚丫把它们捡起来,把报纸撕碎。
②让幼儿相互商量捡、撕的办法,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索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
⑵交流探索过程。
①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捡的?用脚丫的什么地方捡的?(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②幼儿说到哪个部位,教师就引导幼儿认识哪个部位(出示脚丫宝宝的示意图)。(脚趾、脚面、脚掌、脚心、脚跟)
4、用游戏的方法巩固脚丫的外形特征游戏:
指小脚。教师说哪个部位小朋友指哪个部位,看谁指得快又对。
5、集体探讨脚丫的作用
①提问:脚都会干什么?让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
②师生共跳《脚丫舞》,体验快乐。
6、探讨如何保护脚丫
① (出示脚丫宝宝)提问:怎样保护脚丫?如果没有脚会怎么样?
②教育幼儿同情、帮助残疾人,培养幼儿的爱心。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时印下幼儿的足迹,明年再来看脚丫是不是长大了一些,并祝愿小朋友快乐健康地成长。请幼儿继续探索脚丫的其它秘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