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篇1目标:
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引导幼儿联想,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游戏的乐趣。
准备:
装有颜料的水瓶若干个,每人一个。
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红颜色的苹果。
这是什么颜色啊?
教师出示一个绿颜色的橘子。
“这是什么颜色啊?”
教师出示一个黄颜色的香蕉。
“这是什么颜色啊?”
教师说各种不同的东西,请幼儿说出相应的颜色,说对的幼儿得一颗五角星。
2.幼儿实践。
教师变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小朋友这是什么?里面装了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
“今天,我要变魔术了,小朋友一起叫变”(教师摇动水瓶,变出颜色。)
“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试试这个魔术啊?”(幼儿操作)
“你的水瓶里现在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回答)
3.结束
“今天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有空再玩吧。”
小班教案 篇2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这一精神,在活动设计中充分挖掘音乐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活动内容、形式、方法进行了多重整合,将观看、欣赏、联想、演唱在富有趣味的情景中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富有情趣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形象,自然而然地学习。
小班孩子们十分喜欢在娃娃家中玩打电话的游戏,“喂,喂,爸爸,早点来接我,带我出去玩?”,“喂,喂外婆吗?星期天我来看你??”孩子们乐此不彼,不亦乐乎!孩子的表现及当今社会时尚、流行的“彩铃”为我创设教学情景带来灵感。我选择节奏舒缓,琅琅上口的改编歌曲《谁找我》旨在让幼儿在契合心灵,契合时宜的情景中拓展经验,学唱歌曲,大胆积极地表现,使教学在无痕中演绎。
活动目标:
1、 在“打电话”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旋律,愉快的学唱歌曲“谁找我呀”。
2、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歌曲,为“手机”配彩铃。
重点:在“给动物朋友打电话”的游戏情境中跟随伴奏学唱歌曲。
难点:幼儿能迁移已有的歌唱经验,大胆的尝试唱出自己的“彩铃”。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中,对生活中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有初步的感知和探索。
材料准备:
1、亲子制作:幼儿和家长一起用废旧纸盒等制作的各种有趣的手机。
2、多媒体课件: flash动画—打电话。
活动过程:
一、电话叮铃铃:引起孩子们对电话铃声的关注。
(一)听听、猜猜引起兴趣
播放铃声音效,
听!这是什么声音? 出示手机,引出电话铃声
(二)唱唱、跳跳,复习律动
播放律动音乐《宝宝打电话》(另附歌谱一)
你要找谁呀?找他干什么?(用问答的形式赋予游戏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律动。
电话叮铃铃,喂-喂-你好呀,请问你找谁?XX快来听电话!
二、彩铃声声唱:借助四个动物形象,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快乐学唱歌曲。
(一)感受旋律
1、播放媒体,演唱歌曲:谁找我(出现手机和动物电话本,拨打电话号码:电话号码数字1—5,4个数字为一组,)(另附歌谱二)
提问:小狗的电话铃声和刚才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同?(是音乐铃声)
小结:会唱歌的铃声,我们叫它彩铃。
2、教师扮演小狗接电话,并说: “你好呀,我是小狗,找我干吗呀?”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打电话的想法)
(二)熟悉歌词
1、播放媒体动画, 重点倾听,小兔听到“彩铃”在唱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听到的歌词,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相应的歌曲演唱重复,帮助幼儿回忆歌词、熟悉旋律)
附:歌曲:谁找我(改编自英文歌曲《Big big 》儿整体听完之后,老师提问,和幼儿互动。“小朋友们喜欢听老师刚才唱的歌曲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听到老师唱的歌曲中有两个什么呀?他们在哪里呢?他们在干什么呢?”老师在幼儿给与不同的答案之后,让幼儿带着刚才的问题细心的再听一次,老师依然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然后鼓励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刚才的问题,大概的“复述”歌词。
6、老师手上打着节拍,嘴上说着准确的歌词,让幼儿一边随着老师打拍子一边跟读。
7、老师弹一句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依照此种方法重复三次整首歌曲。
8、老师弹琴,引导幼儿和自己“同时”“一起”唱歌。依照此种方法重复三次整首歌曲。
9、鼓励幼儿脱离与老师的“合唱”,师幼分工合作,老师弹琴伴奏,幼儿集体唱歌。 教师评价:表扬大胆唱歌的幼儿,鼓励唱歌声音小,不善于与老师和其他伙伴互动的幼儿。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也可以表演给自己家人听。
小班教案 篇3活动名称:萤火虫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萤火虫的习性
2、感应乐句 短短长
3、玩固节奏
4、初步了解唱名
活动准备:1、唱名卡2、音乐3、萤火虫图片4、手灯
活动过程:
一、教师幼儿互相打招呼
老师:小朋/友--/早上/好--/
幼儿:丁老/师--/早上/好--/
老师:小--/朋友/小--/朋友/早上/好--/
幼儿:丁--/老师/丁--/老师/早上/好--/
二、故事导入
老师:“我们上次陪着宝宝来到了郊外,我们和宝宝一起帮助妈妈搭帐蓬,在夏天,下过雨的晚上好舒服呀!宝宝和妈妈在郊外做起了烧烤,有丁老师爱吃的烤面包,还有你们小朋友爱吃的烤鸡翅,小动物们闻到香味也都过来了,宝宝和它们开心的玩到好晚呀!动物们都回去睡觉了,宝宝也好累了,于是她想坐在帐蓬的旁边休息一下再去刷牙睡觉,宝宝发现郊外的天空中有好多好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太漂亮了,可就在这个时候,这些星星都掉了下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星星为什么掉下来了呢?(幼儿回答)我们听是是什么掉下来了?”教师播放音乐。
老师:“小朋友们,是什么掉下来 ……此处隐藏3139个字……保护小树。
2.学习常用动词,擦来擦去,爬上爬下一摆一摆。
小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讲述故事。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3.学习重点字词"妈妈""太阳""月亮""笑"
活动准备:
故事图画书、大字卡(妈妈、太阳、月亮、笑)
活动过程:
一、爱的萌芽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复述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故事图画书,让幼儿根据画面内容自主复述故事。
2.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注意提示幼儿正确的看书方法。
二、爱的体验体会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讲述妈妈每天要做的事情。
2.教师引导幼儿表达妈妈的爱
三、爱的表达游戏:我说你做
游戏准备:大字卡、歌曲《我的好妈妈》
游戏过程:
1.播放歌曲,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 教师依次出示大字卡"妈妈""太阳""月亮""笑",幼儿分别做出不同的动作,如教师出示"妈妈"时,幼儿可以做抱小娃娃睡觉的动作;教师出示"太阳" 时,幼儿可以做起床的动作;教师出示"月亮"时,幼儿可以做睡觉的动作。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小班教案 篇9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为了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将音乐和图片、视频,试听结合,引导幼儿根据散文诗的内容,用有趣的动作表演出“小雨点”不同可爱、俏皮的形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2、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仿编散文中的一句话“小雨点落到xx上,哎呀呀!把XX当成了滑梯”。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欣赏散文诗优美的意境,表演出小雨点不同的形态。
活动难点:
仿编“小雨点落到xx上,哎呀呀!把XX当成了滑梯”。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看电视,你们要用小眼睛仔细看,用耳朵仔细听。
1、教师播放下雨的有声课件,幼儿观看。
2、教师提问:
(1)你们听到了什么?(雨声)雨声好听吗?
师:雨声淅沥淅沥很好听。
(2)你们看到了什么?(许多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
(3)小雨点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让幼儿学做下雨的样子)
师: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落下来。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下雨的样子吧。
环节说明:通过欣赏下雨的视频,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了解下雨了,下雨时的情景和雨声,为下一步学习散文诗做铺垫
二、教师朗诵,欣赏散文。
1、朗诵散文,幼儿欣赏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点一点的,真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就叫《小雨点》,我们来听听看小雨点都落到了哪里?
师:谁来说一说小雨点还落到了哪里?(树叶上、屋顶上、雨伞上)
(教师根据幼儿的答案出示图片并让幼儿用手做树叶、屋顶、雨伞)
师:小雨点落到了屋顶上,让我们用手来做一个屋顶吧。
师:小雨点落到了树叶上,那用手树叶怎么做呢?
师:小雨点落到雨伞上,让我们用手来做一把雨伞。
师:小雨点可真顽皮,一会儿落到树叶上、一会儿落到屋顶上、一会儿落到雨伞上。
环节说明:初次欣赏散文诗,让幼儿对散文诗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通过欣赏散文诗幼儿知道了小雨点都落在了什么地方,也用不同的动作表演了“屋顶、树叶、雨伞”充分激起了孩子学习探索的欲望。
2、再次朗诵散文,幼儿再次欣赏。
师:小朋友们听的都很认真,再让我们来听一听吧,来听听小雨点落在了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后,把他们当成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并让幼儿学说小雨点落到xx上,哎呀呀!把XX当成了滑梯”)
师:小雨点落到了屋顶上,那我们用一句好听的话应该怎么说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小雨点落到屋顶上,哎呀呀!把屋顶当成了滑梯。
师:现在一边做动作一边来说吧。
师:小雨点落到树叶上用一句好听的话应该怎么说呢?(教师请幼儿来说一说)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并用好看的动作来表演“小雨点落到树叶上,哎呀呀!吧树叶当成了滑梯。
师:小雨点落到雨伞上呢?(教师先请幼儿回答)
师:再用好看的动作一起来说一说吧。
环节说明:通过第二次欣赏散文,孩子对散文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第一次的欣赏孩子已经知道了小雨点都落在了什么地方,并学做了屋顶等。所以在学习句子“小雨点落到xx上,哎呀呀!把XX当成了滑梯”也就更简单了,通过一边学说这句话,一边用动作来表演,更加激起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3、再次感受,优美意境。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你们都记住了。你们最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一句?(幼儿回答)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完整的朗诵一遍散文诗。(先说散文诗的名字)
环节说明:试听结合,完整欣赏散文诗,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优美。
三、经验回顾,仿编句子。
师:小雨点除了落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它们还会落到什么地方当成滑梯呢?(教师出示下雨场景的图片,让幼儿想象)
老师引导幼儿仿编“小雨点落到xx上,哎呀呀!把XX当成了滑梯”。
师:让我们用好听的话一起来说一说吧!
环节说明:通过仿编句子“小雨点落到xx上,哎呀呀!把XX当成了滑梯”,提高和拓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模仿雨点,自然结束。
师:你们编得真好,现在我们都是小雨点,你想落到哪里当滑梯呢?下次小雨点们和老师一起到外面玩滑滑梯吧!
延伸活动:
让幼儿选择在下雨天时在户外看雨、听雨,听听不同的雨声、看看不同的雨点、以及雨点都落在了什么地方,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让幼儿欣赏散文诗并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初次欣赏时幼儿能够听出散文诗中小雨点都落在了什么地方,并学做屋顶、树叶、雨伞。第二次欣赏散文诗后能够来学说一下散文诗中“小雨点落到xx上,哎呀呀!把XX当成了滑梯”,进一步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最后通过一边看视频一边完整欣赏散文诗,视听结合,充分感悟散文诗。从孩子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来看,本次的教学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
文档为doc格式